糯夫米糕:當結束了流浪,在老屋裡繼續堆疊的,仍是關於思念的傳承/台南美食推薦
幾年前聽說在台南市區踩著腳踏車到處跑的流浪米糕,看起來頗年輕的老闆,端出的米糕卻是讓長輩們都頻稱讚的傳統滋味,因而吸引了許多關注;而現在,糯夫米糕停止了流浪,在八吉境下太子開基昆沙宮旁邊的老屋落腳,開設了實體店面和太子爺比鄰而居。
文:甩甩20200524
踩著腳踏車、飄揚的旗幟,那個看起來頗為年輕的男子,在台南市區裡四處流浪的身影,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透過社群軟體的傳播,讓我即便從未追隨過,卻從來不感陌生。約莫三、四年前聽說過台南有個騎腳踏車賣傳統米糕的帥哥老闆(笑) 每次停留的地方總會引起長長的排隊人龍,因為「糯夫」品牌名特別好記,也就這麼放在心上,追蹤粉絲專頁,不時關注著消息,想著哪次到了台南,運氣好或許能碰上。
不過機會一直沒有來,倒是粉絲專頁上的發文,總能讓我來回閱讀,或許是因為老闆雨樵時常細細地分享自己遇見的故事,然後好好地感謝。記得有次看見老闆分享了一對聾啞的兄妹和一個小女孩,因為買到了最後一碗米糕而開心滿足的樣子,讓自己心裡充滿了感動。諸如此類的小故事,也讓我留下不少溫暖的印象。
前些年幾次到台南,其實正好碰上了出攤的日子,不過公告的貼文裡大抵都是「運河旁」、「小屋簷」這類在地熟稔的描述字眼,外地人如我自然先行放棄。沒想到盼著盼著,總算是盼來了糯夫米糕找到了落腳處,且空間是自己一直持續關注的 本事空間製作所 承接,當然沒有任何理由錯過。
於是盼到了今年三月似乎悄悄地試開了幾天,自己也趁到台南時,在店門口前探頭探腦的,看見一對情侶大膽地敲敲門詢問,看來這日是無緣,只能先留下房子的身影。
爾後看見四月試營運的消息,然後才在五月再度獨自旅行時,趕了個早、心甘情願地在正中午曝曬著排起隊來。
排隊時即便燥熱難耐,自己一個人倒也多了些閒暇,好好地欣賞著老屋的細節處。當初看見糯夫籌備的實體店面照片時,第一眼被吸引的,就是正門面的窗門。我看見 VOGUE 對糯夫的採訪報導,真是形容得恰到好處,這正是保留了從前人做生意半攤半店的樣貌,「推開窗仔門做生意」,讓糯夫在這幢房子裡,即便充滿新意,也仍能在這些新當中,一再地感受到舊時光的影子。
順利在窗仔門前入座,一面安置隨身行李之餘,汗水早已經浸到眼瞼;此時還感受到老闆打開蒸籠盛裝米糕時,汩汩淌出的熱氣讓我真心欽佩,這可真是紮實的勞力活兒啊!抬起頭,看著老闆動作俐落地盛裝米糕,即便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,仍然帶著笑意和來客們話家常;背後襯著黑色的精米桶、排列整齊的廚具;前方蒸騰的水蒸氣、搭配紅磨石子的檯面,幾乎每一個角落,都令人忍不住停留視線,覺得新奇又似曾相識。
這讓我想起了之前造訪,同樣是本事空間製作所承接、台南老店翻新的 阿龍意麵,賦予了老店新的樣貌,卻仍能在當中拾得過往的熟悉。雖然糯夫是耗費時日、細細斟酌的新所,卻總流露出如同這樣的老店氛圍,這份情感,我想會隨著歲月,而在未來變得更加溫潤吧。
此次無緣上二樓看看,待下回再訪時務必想上樓、感受下欣賞著廟埕風景邊吃米糕的愜意哪。
--
「你們剛剛來之前有先吃過東西嗎?」旁邊的情侶回吃了些早餐,我和鄰座同樣是一個人的男生同時應聲還沒,老闆笑了聲,對情侶說:「你們等一下會後悔啦,米糕真的很飽喔!」
豬軟骨麻油米糕 $70/無魚翅羹 $60
雖然是台北小孩,但或許是因著母親是嘉義人的關係,自己的口味也頗「南北混和」,許多台北人吃不慣像是南部粽、將糯米處理得軟黏的口感,我自己卻是特別喜歡。於是當米糕擺到眼前,我忍不住吞了口分泌的唾液:好香啊!熱騰的米糕飄著濃厚的酒香氣,中午前都還沒吃東西的我,立刻扒上一口。
入口除了酒香,還有濃郁的麻油香氣,米糕口感正是幾乎看不見米粒形狀程度的黏稠,咀嚼起來相當飽足厚實;且在咀嚼時還可感受到薄薄的甜感,不是足以令人討論的「台南甜」(笑) 而是正好讓人可以不膩口、一口接著一口的提味。
不得不特別提,我真的太喜歡豬軟骨了。在跟著米糕蒸得通透之後,每一塊豬軟骨都晶瑩剔透,入口咬下時,口中所感受到的膠質黏口感,真的太迷人了。
相襯著紮實的米糕,無魚翅羹裏頭參著香菇、木耳、筍絲、白菜、肉絲等食材,吃起來同樣也很有飽足感;加上一點烏醋,順口清爽。一口米糕一口羹湯,再怎麼飽也一樣三兩下就吃光光了。
或許是現在年輕人有許多其實也未曾嚐過這樣的古早滋味,吃入口可能不懂也不慣,老闆總在上桌時,仍不厭其煩地一再和大家輕輕地提醒:「上面那個不是豬皮還是肥肉喔,是豬軟骨。」或是「無魚翅羹是辦桌菜,裡面沒有真的魚翅啦。」之類云云。每一句聽起來,都是用心與貼心。
看我吃到見底,老闆問了句:「有吃飽嗎?」
「有點太飽了(笑)」我回。
老闆說這分量其實真的很難抓,碗小小的,給少了看起來小氣;給多些,因為太有飽足感了,又常被剩下,「還是要大家吃得開心啦!」
--
二訪 20220121
習慣台北濕冷的天氣後,每一次到了台南,便總是覺得炎熱。
明明是冬天哪,在清晨氣溫只有十度的台北上了車,下車的台南卻是二十四度的晴朗,這一來一往相差了十四度,也難怪對於台南的印象,總是伴隨著豔陽和一些汗水。
所以再次來到糯夫米糕門前排隊,明明是冬天哪,卻和第一次造訪時汗流浹背的印象重疊,以至於熟悉的感覺立刻回來了。
營業的時間一到,推開窗仔門、放下桌子、擺出圓凳和餐具後,服務人員便開始招呼排隊久候的客人;老闆雨樵低著頭開始一碗碗地專心盛起米糕,我們則是看見二樓空間開放了,便詢問招呼的服務人員是否可以坐二樓的位置。
這才解了之前沒能上二樓看看的夙願啊。
一樣點了一份米糕一碗羹,即便相隔了這麼久才吃到,米糕的口味仍然毫無二異,以穩定度來說便可以看出用心;而這回的無魚翅羹吃起來的口味仍相同,不過似乎勾芡的程度比起之前吃的再稠一些。倒是陪著我一起吃的當地好友說:「這個羹就是我們當地的口味啊!我小時候吃的就是這個味道!」
開著窗吹進來的風還是有些許涼意,暖呼呼的米糕和羹湯讓整個身子都舒爽了起來。
一邊吃著米糕和羹湯、一邊悠悠地欣賞著窗外的風景,窗外就是昆沙宮屋頂燕尾脊上的飛龍與鳳凰,還有整排的燈籠;稍微探頭看看廟埕,看見排隊的人龍越來越多,才想起還是別那麼愜意吧!又趕緊把頭轉回來扒起米糕,然後不自覺笑了,想著:「啊,這二樓的風景果然就和想像中一樣美好。」
--
不過在二樓吃著米糕時,正當我興高采烈地扒著,比我晚上樓的一組客人拍了照之後,吃了一口就整碗丟掉走人;還有另一組客人也是吃了一半就丟掉了。
雖然每個人的口味本來就不同,當然不能強求大家都喜歡,也的確是要試過才會知道合不合自己口味沒錯;不過太多人只是為了跟風、為了嚐嚐所謂的「名店」,而不去瞭解店家所付出的心血,輕易地棄如敝屣,即便付了錢走人了,看在付出心血的人眼裡,仍然都是挫折吧。
知道樹大招風,這些日子有些爭議甚至上了媒體,也招來一些罵名,可能不少辛酸;不過至少我看見的,是即便遭受質疑,老闆依舊耐心地解說這些可能仍然不會被理解的執著。
我想說的是,如果能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,眼裡才能看見更多美好。
--
糯夫米糕的粉絲專頁上,放著老闆雨樵牽著阿嬤的手,兩個人笑得相當開心的照片;寫著:「每個人的心中總有個味道是你無法割捨的,對我來說,就是外婆所做的傳統米糕。我常在想,如果哪天這熟悉的味道突然消失了,使我再也無法品嚐回味,大半夜醒來我一定會哭的很慘、很傷心、很難過 … … 因為它不只是一個食物的味道而已啊,它代表的就是思念,而「傳承」便成了重要的使命」。
糯夫所製作的米糕,正是阿嬤的手藝所傳承下來的。
要是糯夫米糕一開始是為了傳承外婆所做的傳統米糕滋味,試圖留下那不只是美味的一份思念;那麼現在人們在廟埕頂著烈日、汗流浹背,也要熱呼地吃上一口思念的這幀畫面,就會是未來最美好的回憶風景吧。
糯夫米糕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59巷2號
電話:未提供
營業時間:週五至週一 12:00-15:30 (賣完為止)
週二、三、四公休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